繼《會計刺客》之后,趁著ACCA考完的的日子,又有一部給ACCAer邊學習邊娛樂的電影啦,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預告片~

01
背景介紹
ICAEW官方宣布,由其投資第一部劇情片《審計陷阱》正式發行。
該劇也是2014年加入ICAEW擔任職業行為準則總監的Duncan Wiggetts的第五部作品。Duncan的培訓電影劇本創作始于2005年與普華永道歐洲區風險管理團隊合作時。他的第二部影片《孤注一擲》(Risking it All),被用于普華永道全球培訓,該片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文字,以培訓研討會的形式用于會計師事務所、跨國公司對高管及董事的培訓。
之后,Duncan又創作了兩部有關公司治理的影片:《權衡得失》(Counting The Cost)和《代價》(A Price Worth Paying)。2013年7月《華爾街日報》頭版對《代價》進行報道后,該片在歐美及世界其它地區熱播。
02
故事梗概
."We thought everything was in place for a successful future but how wrong we all were"
"我們以為一切都已就位,成功唾手可得,但是我們都大錯特錯了。"
一家名為D-Merton的公司(注:劇情虛構的一家公司)的前首席財務官亞歷克斯·弗雷恩(AlexFrayn)講述了該公司歷史上動蕩的兩年中發生的事情。他解釋了D-Merton一蹶不振的原因:執行董事的行為、董事會缺乏警惕性和勇氣,以及公司審計師未能識別和調查危險信號。
通過知名演員的生活化演繹,觀眾將看到主要人物在片中是如何處理一系列困境及困難決策的。該片分為四部分,觀眾可以利用中間休息時間進行思考與討論——“假如你面臨著同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電影中的一些場景會引發觀眾思考他們在自身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難與問題?!秾徲嬒葳濉犯嬖V我們,在困境中尋找“捷徑”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
‘You know as well as I do that we can’t work backwards from the consequences to form a judgment on the accounting.’
“我們都知道,我們不能從既定后果中評估已經發生的會計工作。”
為什么要創作這部電影?
《審計陷阱》是一個高質的、令人興奮的培訓課程。電影的主題和設置通俗易懂,以用于不同國家的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高校等培訓。
受眾人群分為:會計師事務所、企業董事會及非執行董事、高校。
會計師事務所
作為合伙人和員工的內部培訓課程;
與現有或目標客戶分享,以支持其企業業務發展計劃。
企業董事會、非執行董事。
《審計陷阱》可作為企業內部研討會和培訓課程的資料,以引發員工對如何作出困難決定的思考以及對專題問題的討論。企業可以根據管理團隊的具體情況設計研討會,也可以參考我們提供的一整套學習材料及影片;
對于非執行董事及高管團隊來說,《審計陷阱》可嵌入到董事會會議的討論中,也可以成為董事會“away days”(注:通常用于總結企業價值觀與戰略以及展望未來計劃的董事會年度活動)的一部分;
電影團隊還與相關的專業團隊合作,共同設計了具有高度互動性的有效模擬培訓課程。
高校:讓學生們了解在商業環境中會面臨的問題,引發他們的思考和討論;
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并賦予他們相關的商業知識。
RSM會計師事務所調整與重組小組的倫敦主管菲利普·斯蓋克斯(Phillip Skykes)寫下了這樣的影評:
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是一部關于審計的電影,但同時也涵蓋了勒索、賄賂、欺凌、分紅、網絡犯罪、無形資產評估的基礎--客戶關系壓力等。影片呈現了商業活動的真實寫照。片中出現的角色中,除了一個審計助理外,沒有一個人是能夠保證個人信譽毫發無傷的。
該片主要講述雷達系統制造商D-Merton公司兩年中發生的故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該公司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了革命性的系統改革方案。然而,新系統在研發過程中遇到了延誤問題,而客戶卻不愿意購買早期版本。怎么辦?公司要如何“說服”他們去購買?
這家公司有一部分信息系統頗有年頭——它們過時且具有潛在的不安全性。但是要想在交易不理想的情況下更新這些陳舊的系統,公司需要更多融資。
專業的表演,精湛的演技
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審計師與董事會、事務所內部之間的關系。如果事情出了差錯,到底會發生什么……
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演員的表演水準為劇情增加了真實可靠性。非執行董事的角色被詮釋得十分精彩——當管理不那么透明的情況下他們就發現自己處在了一個極為困難的處境里。
一個可悲的結局?
在影片的結尾,這家公司的確瀕臨破產了。我敢肯定,銀行提出破產清算(Insolvency Bankruptcy Review,縮寫IBR)只是時間問題。該片是一個案例研究,可以引發大家對會計師、審計師和董事在緊急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進行討論。故事的結局與其劇情發展密切相關:如果主角們沒能正確行事,他們就只能尋求破產執行人員的幫助了。
同時,為大家盤點了與財會相關的11部優秀影視作品。
1、《會計刺客》2016
去年財務圈鼎力推薦的口碑好片之一。
沉默而神秘的數學天才克里斯蒂安·沃爾夫(本·阿弗萊克飾),從事的則是默默無聞的會計行業,專門為世界各大犯罪機構做賬。隨著財政部官員雷·金(J·K·西蒙斯飾)對于金融犯罪的關注,克里斯蒂安找來一家合法人工智能公司客戶作為掩護,而該公司的會計(安娜·肯德里克飾)似乎發現了上百萬美元的財務差額。克里斯蒂安接下來要面對的不僅是當局的調查,還有更嚴重的人身危險。
2、《搶錢世界》1991
作為財會人,在賬務處理時,偶爾也會和兼并重組打交道,大公司可能概率更高。
這部影片,是根據美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從中可以了解企業兼并、商業訴訟規范、商業法、兼并重組流程、商業流程等。
專門收購他人公司,再分批出售其產業從中獲取暴利的主人公,向來以眼明手快、心狠手辣著稱,被許多人視為是華爾街上的海盜。利己行為與利他行為之間,永遠存在著沖突和矛盾,在這基礎之上,又衍生出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動機和手段。
3、《肖申克的救贖》1994
披上濃重勵志色彩的影片,大多數觀眾都對主人公暴雨之中重獲自由的經典鏡頭難以忘懷。
主人公安迪因為被指控謀殺妻子及其情人而入獄,但會計出身智商極高的他,最終利用自己過硬的專業知識,逃出生天,還把罪惡的監獄長送進了監獄。
知識改變命運!財會人要想人前風光,人后就得時刻學習,知曉最新的財稅法規,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4、《硅谷傳奇》1999
本片講述了美國柏克萊大學,言論自由運動時期的故事。通過蘋果公司的創辦人,年輕的史蒂夫·喬布斯與史蒂夫·沃茲尼克;微軟公司的創辦人,學生時代的比爾·蓋茲、他的高中朋友史蒂夫·包爾摩、保羅·艾倫等幾個人的事跡訴說了”蘋果”和“微軟”當初的發展史崛史。
據說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喬幫主還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看過。不知道他在看這部以他自己為原型之一的電影時,內心是什么感受?
對財會人來說,對市場動態和規則的把握,培養出的一種大局觀,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5、《華爾街》1987
明知道搞內部交易,是不為法律所容許的,但在發財的欲望與僥幸的心理面前,一切卻都成了浮云。
這部影片,在眾多的華爾街題材電影中,永遠值得一提(誰讓人家起了個好名字,搶占專利呢==)。
它揭示了華爾街混亂與動蕩的金融圈,以冷靜理性的視角,暴露并深刻批判了人類貪婪的本性。
6、《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2010
深色基調的海報
彰顯華爾街的神秘與深不可測
另一個名字叫《華爾街2》,拍的是續集,也基本能夠和前一部連得上,講的是第一部BOSS級別人物,出獄后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不過,這部影片,會穿插一些對經濟學原理的講解,好看又實用,性價比還不錯。
7、《監査法人》(審計風云)2008
監査法人,在日語中的意思是會計師事務所。據說這部影片的編劇,就是會計師,專業質量應該可以得到保證。800億日元的賬外賬,連環假賬,公司還有得救嗎?
8、《審計報告》2005
國產的第一部反映審計工作題材的連續劇。
拍攝時,幾乎所有的演員都對審計一些專業的東西一頭霧水,劇組專門從審計署請來專業人士,給他們講解審計人的工作與生活實例。
9、《門口的野蠻人》1993
根據KKR公司收購雷諾·納貝斯克公司的真實事件改編,震驚全球的金融事件。
KKR公司雖然在收購手法上加了杠桿,但卻不需要現金,卻也不需要看見現金,空手套白狼的財務技巧,運用得十分狡猾。
10、《魔鬼營業員》1998
主人公尼克雖然身為銀行的小小職員,一次偶然中,尼克發現了銀行系統的漏洞,而這個漏洞使得他能夠從中牟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尼克無法控制自己。尼克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職位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他肩上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當錯誤無法蓋過錯誤,謊言無法掩飾謊言之時,便是尼克付出大家的時刻。
全球最古老銀行之一的巴林銀行的破產慘劇,居然出自一個普通的證券交易員之手?
這部影片是了解銀行業務,尤其是學習投資業務最好的教案。
中國ACCA考試網(www.701222com.com)綜合整理提供干貨資訊,來源:網絡,若標明原創文章,經授權轉載,若需引用或轉載,請注明出處
,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