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ACCA真的有用嗎?就業前景真的很好嗎?
當然有用,但前提是:你關注的重點是“學”,不是“考”。
其實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之前寫了個開頭,然后生娃養娃……時隔1年多,在仍然收到挺多小朋友的留言在問“A卡蘇呀,你說我到底要不要考ACCA呢?”,這么看這個問題還真是值得認真寫一寫。

再送大家一個2019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伙伴,自提,戳:
ACCA資料【新手指南】+內部講義+解析音頻
關于這篇小文,我想:
1- 回顧自己學/考ACCA的過程
1) 我為什么決定學ACCA,你又該如何做決定
2) 我是怎么學的ACCA,你又該怎么學
2- 回顧ACCA在我10年職業生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6個問題:
1) 學ACCA的話,還要不要考研/出國?
2) 考ACCA的話,還要不要考國內的CICPA?
3) 全球各個國家太多A,選哪個,以及A之間的互免
4) 如果想晉升財務經理,是不是必須得有一個A?
5) 學完ACCA能做什么工作?
6) 如何讓ACCA在求職過程中發揮作用?
1- 回顧自己學/考ACCA的過程
1)我為什么決定學ACCA,你又該如何做決定
我是2004年9月大學開學后,才知道ACCA的。當時其實沒想太多,先報名參加了年級的選拔考試,一張難度類似于六級的英語卷子。我記得大概不到200人報考,最后學校選了60人左右。被選上的同學中也有打退堂鼓立刻退班的。我呢,在同學們猶猶豫豫時,用盡一切18歲的年紀能運用的資源,來想辦法搞明白ACCA到底是什么,想給自己的大學4年做個靠譜的決定。
我記得自己跑到閨蜜家,去請教她在會計師事務所做合伙人的母親;又找我父親要來他在審計署的朋友的電話,自己打電話請教;還企圖問度娘來著,可是2004年的互聯網上真沒啥關于ACCA的資訊。最終做決定的過程印象挺深刻的,一個傍晚,我坐在北醫三院對面的永和大王,拿了一張A4大白紙,一邊想一邊寫學ACCA有什么好處,又有什么壞處。我記得密密麻麻一大堆,然后自己看半天,發現,好處呢,18歲的我其實都是鸚鵡學舌自己根本說不清;壞處倒是簡單明了:累,沒什么玩兒的時間了。那決策也就變得超級簡單:學唄。
我很感謝2004年的自己腦子里一直徘徊著一句話:大學4年一晃就過去了。我不記得是誰跟我說的了,真該好好謝謝他。我信了這句話,本著“別一晃4年就過去了”的想法,開始了我的ACCA學涯。
ACCA的信息是學校被動傳遞給我的,關于學與不學的問題我在能力范圍之內做了最詳實的利弊分析,最后發自內心的自己決定去學。
- 對比2004年,現在關于ACCA的資料簡直是太多了,看再多網上的資料,也不如真的找來會計行業內的過來人問問。不是簡單粗暴的問“您覺得我該不該學”而是跟前輩們聊聊他們為什么學,為什么沒學,如果有機會回到20歲會不會學,然后自己做個判斷。
- ACCA學起來還是有點苦頭的。所以一定得是“我要學”才有可能堅持下來。如果前提是“我媽讓我學”,“老師讓我學”,“誰誰誰學了”,那么除非你是逢考必過的學霸,不然,呵呵呵。
2) 我是怎么學的ACCA,你又該怎么學
我的同學我的學弟學妹我的學生們,我見過很多小盆友把ACCA當成大學生活的全部,除了做ACCA的題和考試以外,放棄一切大學生活,但是這些人的結果往往是不好的:并沒有在畢業的時候找到好的職業起點,回憶起大學生活完全只有ACCA,沒有大學,也沒有生活。
我在大一的時候,就把這個問題想的挺明白:我為什么要學ACCA。
其實這個問題跟你為什么讀大學有點類似。念大學是為了畢業嗎?不是,因為畢業只等于完成一件事,不代表能順利的開始下一件事。學ACCA自然也不能只為了拿到一張證書,因為拿到了證書不等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這里沒有”必然“的關系。
那學ACCA是為了找到好工作嗎?也不是。在我看來,一份好的工作,這個”好“字有太多機緣在里面,今天的好不等于明天的好,第一份工作的好不代表日后所有工作都好。
在我看來,我覺得學ACCA、念大學,是為了掌握在這個社會安身立命的技能。掌握了硬技能學到了真本事,我才能確保自己始終可以找到好工作。
我好俗啊,我又回到了找工作這個低級層面。是的呀,這確實是最直接的目標嘛。一點都不高大上,不虛頭八腦。談理想誰都會,理想再好聽,誰不得先養的起自己呢。生存下去才有生活。
學ACCA跟念大學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學到真本事,所以兩者不應該是對立的關系,也不應該有主次關系。凡是可以在大學4年里,增加自己軟技能、硬技能的事兒,我們都應該擼起袖子干起來。
- 比如學校的課程。學校的課程也能學到知識啊,為什么要浪費呢。
- 比如學生會、社團工作。那是你真正步入社會前最真切的鍛煉。小社團,大社會。在校園里努力學習如何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人,這可是很重要的。
- 比如談戀愛。讀個書考個試的同時談個戀愛,是踐行如何平行做幾件重要的事情、如何分配精力的最好方法。
- 最重要是實習。學校課程高G點能替代實習嗎?不能。ACCA全科通過能不實習了嗎?當然不能。實習為王,實習才是最關鍵的密鑰。
怎么學ACCA,我想分享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要想清楚把ACCA放在大學生活的什么位置。
把自己圈在自習室死讀書的絕對是死路一條,不管你讀的是中文書英文書還是專業技能的ACCA書,都一樣。你需要想明白,ACCA只是讓你看起來有競爭力的標簽之一,ACCA跟好工作之間沒有任何的等式關系。優質雇主要找的是優質畢業生,商業世界對優質畢業生的標準設定一直都是多元化的,這里的關鍵因素包括:
- 好學校
- 好專業
- 好成績
- 豐富的社會實踐,最好跟應聘職位相關
- 出色的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軟技能
而ACCA的作用是:
- 幫你彌補學校、專業、成績中看上去不美的地方,讓ACCA幫助你轉移面試官的注意力
- 當有一份社會實踐機會擺在你面前的時候,更充分的財會領域的知識儲備,幫助你更好的應對機會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所以ACCA并不是你的萬能通關卡。你該在課堂小組作業中鍛煉的,該在課外實習中鍛煉的,你必須還得兼顧,一樣都不能少。這才是大學生活呀。
ACCA一直是我大學4年生活的一部分,但從來都不是我大學生活的全部。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參與創辦對外經貿的會計協會,在大三末創辦國內第一家公益ACCA俱樂部阿卡Club;大二上學期開始第一份企業財務部實習,大三上學期開始兼職講ACCA課程,大三上學期到大四一直在德意志銀行財務部實習。但是,人的精力必定是有限的,學習、社交、實習,總得舍棄點什么。
我的選擇是:
- 實習排在第一位
- 學習ACCA的知識并且通過考試,并列第二
- 學校的專業課成績,并列第二
- 學校的非專業課程,比如高數,通過即可
- 要有社團經歷,但是不做大leader,必須給實習和學習讓位
我幾乎放棄社交。畢業到現在,我在對外經貿稱得上朋友的不超過5個人,都是學ACCA的戰友。我從來沒評上過獎學金,因為參與班級活動那一項一直是0分,我根本叫不清楚我所在的行政班的同學的名字。我不是多么清高多么孤傲,我只是真的沒有時間呀。我在一開始就想的很清楚,我只能選擇性的放棄這一項。
讓所有人都滿意,把每件事都做到100分,從來都不是我的風格。抓大放小,舍得放棄,才是我的原則。
就這樣清晰的有戰略性的選擇和放棄,我大三時候每天的睡眠也基本上不超過5個小時。想同時兼顧好會加班的實習、需要做小組展示的學校課程、ACCA的學習,真的就已經挺累呢。你要是沒有我能熬,更要提前計劃好。
2- ACCA在我的10年職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的職業發展算是順利的:起點不錯,速度不錯,行業不錯。我還沒出國讀書所以特別省錢?,F在的年薪收入跟從小到大的教育投資對照看,算是性價比極高的。10年職涯,ACCA有沒有起到作用?
ACCA會員這紙證書,在我這10年職業發展中,只在第一程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也就是入職德勤咨詢、從業德勤咨詢的時候,有切實的體現。從我離開德勤咨詢那一刻,我后續的面試、工作,都不可能因為我是或者不是ACCA會員而產生任何差異。
我現在正在飛機上寫上面這段話。顛簸中我有點猶豫,要不要把話寫的這么滿說的這么絕對,或許我自己是個例呢?但是仔細一想,證書的作用,大多時候真的只是敲門磚。門敲開以后,修行看個人。行業的選擇,晉升的速度,一切讓你在職場中體現出差異化、夠資格打上“競爭力”標簽的,都不可能是某張證書,都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行為你干過的事兒。今天的ACCA會員于我的作用,只是名片上的一個標志,一份榮耀,一份記憶,絕不可能在10年職涯后再次成為助力。假如我想換工作,拿或沒拿到一個職位都不可能因為我是或者不是ACCA會員,絕不可能。
但是,如果沒有學ACCA,我能取得今天的職業成績嗎?就我自己這個個例看,我很肯定的說不能。雖然我有太多沒有學過ACCA的同學取得了比我厲害得多的職業成績,但是,ACCA的學習本身實在幫助了我太多。要注意,是ACCA學習本身,而不是ACCA全科通過的證書,或者ACCA會員的身份。
ACCA的絕大部分課程考試,是案例形式。需要閱讀很長的案例后,根據企業實際情境,給出回答。這對于19歲開始正式學習ACCA的我而言,學習的實際上是一種邏輯,一種區別于國內高中或國內傳統大學教育的思維方式。十幾年后的今天回頭看,ACCA14門課程帶我進行的案例式思維訓練,是我真正受益的,而那些學到的財會知識,跟這種貼合商業的邏輯訓練相比,學到了多少考過了多少記住了多少,顯得一點兒都不重要。
我相當于在2005年-2008年,只花了2萬塊錢,用最和國際接軌的方式,學到了跟全球同步的知識,還用的是最貼合商業社會真實邏輯的方法。沒有比這更經濟實惠的了。(當然,現在這年頭通貨膨脹培訓學校風生水起,2萬人民幣學下來或許不夠了)
ACCA的課程強調站在企業管理層的角度,在服從企業戰略的前提下,為企業尋找解決方案。這其實是每一個職業人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畢業就在德勤咨詢做顧問的我,轉戰搜狗后負責集團商業計劃、統籌負責公司跨部門的項目,再到現在協助CEO在全球范圍內為5miles圈地畫打法,一直支持我站得穩跟得上的是我在ACCA課程學習體會到、并且不斷實踐探索的思維方式,注意是思維方式而不是具體的某幾個ACCA財會知識點。
我建議你更應該把ACCA當作MBA課程去學習,而不是簡單粗暴的考試。如果你找不到更好的途徑超越ACCA能帶給你的學習體驗,那么,來吧~~但是,如果你只把ACCA當成考試,完全依賴培訓學校的講義、ACCA名師的串講押題,那么,你是不可能體會到我上面所說的思維訓練的,我所描述的ACCA能帶給你的境界,你看不到。
再具體說下ACCA為什么對敲開德勤咨詢的大門有幫助:
ACCA的案例都是全英文的,這讓我在大四求職時,面對英文案例討論,在閱讀理解上很有自信。學習ACCA課程積累的案例分析方法,更讓我在小組討論中,能發揮的游刃有余。我和我的同學從沒有刻意去準備過小組面試,我們誰也沒有fail過小組面試,因為方式方法太熟悉,輕車熟路嘛,我們只需要在小組面試的現場把握好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表達方式就ok了。
ACCA的案例學習幫我順利拿下德勤咨詢的小組面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專業、ACCA通過11門課程、德意志銀行北京代表處財務部10個月的實習經歷、專業課G點3.67的成績,這些加在一起,打動了德勤。在入職德勤咨詢后,服務企業時,每每表明我是ACCA會員后也確實可以更快速地獲得客戶的信任和尊重。
這里還需要說下我是如何獲得對我畢業求職至關重要的德意志銀行實習的。通常獲得一份實習,熟人介紹的成功概率大于自己投簡歷。德意志銀行的實習機會,不是爸媽親朋或者學姐學長介紹給我的,而是我在ACCA P6面授課程上的同學。當時面授班只有4個人,大家想不熟識起來都難。對于在德意志銀行工作的姐姐而言,介紹個實習,讓同事給我個面試機會是舉手之勞,但是對我而言,真真切切是應屆生求職路上最重要的一筆。
3- 你可能關心的6個關于考證的問題
1) 學了ACCA還要考研或者出國嗎?
考研和出國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獲取更優質的資源。這種資源是你不考研或者不出國就沒有的。比如,換一個更喜歡或者職業發展更明晰的專業、搭上學術成就特別厲害或者商業資源特別充沛的導師、換去實習機會更多的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實習機會更多),還有,比如你本科忽略了實習,沒有假期給你用來實習了,讀研以后能多2個暑假實習做準備呢。
我不支持的考研或者出國有2類:我媽媽讓我考研或者出國、我們導師說研究生或者海歸才好找工作。
最煩的就是沒有資源缺乏視野又愛叨叨叨的家長,以及沒有商業社會職場經驗的老師。
2) 考了ACCA還要考CICPA嗎?
如果你的職業目標是在中國大陸境內成為簽字有權效的注冊會計師,成為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那么CPA是必須的,你必須得考。如果你沒想清楚,那么可以不考,或者趁年輕先考著。我個人從來沒有糾結過這個問題,一個ACCA對我完全夠用了。我從一開始就想以對商業本質的理解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純技術層面的對會計準則的理解和應用。這是我分析自己的性格、興趣做出的決定,不意味著更優或者適合你。
我的同學、學弟學妹,很多都考了CICPA。很多人說CICPA的考試比ACCA難很多很多,ACCA相較而言特別easy,或許吧,我沒考過沒有發言權,但是至少至今我沒聽說哪個ACCA會員考了很多年CICPA而不過的,真的從來沒聽說過……
3) A太多了,加拿大CPA/ 英國ACA/ 澳洲CPA/ 美國CMA/ 英國CIMA/ 香港HKICPA/ 美國AICPA,暈了,到底該選哪個?
- 我作為清華大學特聘講師教授過ACA課程,ACA很難,考試時間比ACCA短但是題量是一樣的,pass的分數線又比ACCA高。ACA是很好的課程體系,在英國本土等同于國內的CICPA,效力和認可度高于ACCA。但是如果是以學習為目的,而不是以考試為目的的話,ACCA足夠你消化了,在國內的學習資源也多很多。ACA在課程上有一個小短板,but不知道這幾年是否有所改進——缺乏績效分析的相關課程。
- 加拿大CPA/ 澳洲CPA/ HKICPA 這三個是開卷考試。開卷考試的意思是可以帶著公式,但是題量是不可能現場翻書現學現答題的,仍然需要準備充分。加拿大CPA可以在大學時候考,澳洲CPA和HKICPA必須畢業以后才能考。HKICPA的考試科目少,還跟CICPA有互免,屬于考起來特別劃算的。從學知識的角度看,加拿大CPA和澳洲CPA的課程體系都很完善,很不錯的。
- 美國注會AICPA必須到美國本土考,考試科目少,還都是選擇題,在我看來屬于考試的金錢成本高但是考起來so easy的,應用場景也很廣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那么多,純報表方向的AICPA是有很大市場需求的。如果為了考證,可以考慮,AICPA是測試具備工作經驗的人的知識水平的,不是給沒財會背景的人用來學習知識的,選擇題的考試方式沒辦法用來做思維方式訓練。
- CIMA和CMA是管理會計體系,而前面說的都是財務會計體系。管理會計體系是對企業內部分析用的。CMA更適合在職人士不得不考個A的,短平快,就2門,全選擇題,最最最容易,但是談不上什么思維鍛煉;CIMA的課程體系很完善,管理會計為主,也涉及財務會計的課程,可惜國內的市場認可度不高。
綜合起來看,我個人的觀點:
如果你想在大學階段完成一個A的全部考試,那么你能選的是ACCA/ ACA/ CIMA/ 加拿大CPA(加拿大CPA好像需要是認定的學校才能考,不是很確定,請自查)。這里面:CIMA知名度認可度相對低,學起來有點不劃算。我一直做管理會計這一支,管理會計這事兒,更重要的是對行業的理解和實際的工作經驗,靠讀書做題是沒用的。ACA呢,太難了。
如果你想以鍛煉思維為主要目的,不考慮大學畢業前能否開始考這個問題,那么ACCA/ 加拿大CPA/ 澳洲CPA都可以考慮。ACA的問題還是難難難。
如果你是在職人士,你的目的是為了拿證而考試,最快最容易是CMA,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選AICPA。
這些A之間的互免,我的印象中是這樣的:
- ACCA加考很簡單的稅務和法律,換加拿大CPA。ACCA會員滿5年后,直接換ACA。
- HKICPA互免的特別多,個別課程或者全部課程互免。跟CICPA的互免是含金量最高的,跟AICPA之間好像也有互免(具體不了解,模糊印象)。
- ACA跟CICPA之間有科目互免。ACA好像可以直接換HKICPA。但是ACCA換來的ACA不能跟任何其他A互免。
要注意,所有的互免都是有明確合作期限的,要在申請互免前,查清楚,你注冊成為學員的時間&你拿到證書的時間,是否在互免認可的時間范圍內。
4) 如果想晉升財務經理,是不是必須得有一個A?
說實話,這個問題最難回答。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至少有一個A;我認識的財務經理以上級別,也大多有至少一個A。那么,是不是必須有A才能成為候選人?我還是倔強的認為不是。至少我所從事的行業,更關注的是我的既往經歷。我的第一任雇主德勤咨詢,這個標簽這4個字,比任何A都有說服力;我在搜狗做過的商業計劃、并購整合、經營分析系統開發,這些實際落地的互聯網行業經驗,比一紙A更有說服力。我幾乎每天都能接到獵頭電話,很多都是說“35歲以下,big4背景,知名互聯網實際經驗,匯報過CEO,懂戰略,英語不錯,有小孩,你真是太合適了,這樣的太難找了”,但是真沒有人跟我提過“你是ACCA”,我簡歷里也寫了呀……
可是,當你的實際行業/實務經驗不是那么出類拔萃時,ACCA/CICPA優先這個財務招聘的通用標準,就會幫到你。就好像ACCA幫我進入德勤咨詢一樣。在你羽翼豐滿之前,說不準哪個機會哪個環節,你會受制于沒有A,或者因為有A而自帶優勢。而且往往越是低級別的崗位,越是會拿證書卡人。為啥?因為應聘者多啊,競爭激烈?。ˋCCA是大學期間唯一能考的一張含金量最高的財會證書,能在本科期間拿到這個證書,能夠更容易進入
四大或者500強)。進入
四大只能等秋招春招?如何先人一步提前開始準備,拿下四大Offer?

四大資料,戳:
四大會計師事務考綱(官方PDF全套下載版,自提)+ 考綱解析(拆解考綱內容,考試內容躍然紙上)
5) 學完ACCA能做什么工作?
- 我還是首推四大審計。
- 企業財務部的管理會計崗位,比如預算、財務分析,可以做,如果畢業能做是很好的起點很好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有好的師傅教。
- 企業財務部的財務會計崗位,比如應收、應付、總賬、報表,都可以做,最好有師傅教。
- 不推薦管理咨詢。
- 戰略咨詢或者企業戰略相關的崗位,其實可以做,但是機會不多。有的話,當然要去。
- 企業內部關于資金的崗位不是那么合適,個人觀點。
- 個人不推薦財務共享中心Share Service Center的相關崗位。這個類別的工作,可以讓你一直不失業,崗位特別多,市場需求量很大,也可以有職位晉級的機會,但是離企業的商業核心價值太遠。科技文章和新聞里提到的“會計師被機器人取代”指的就是這種財務基礎類但非核心類工作。必須有人做,但是誰做都一樣的那種工作。
SSC也肯定是大企業的趨勢。為啥是趨勢?企業減負都希望將非核心財務工作剝離出業務主體唄。不然你見哪個CEO肯把自己的親密戰友CFO放到遙遠的城市?你又看到哪個SSC在選擇城市的時候不是以“勞動力便宜”為基準之一?辛辛苦苦讀了ACCA,應該是去做“我做就是跟別人做效果不一樣”的能體現價值的財務工作吧,真沒必要把自己當成一枚SSC里的小螺絲釘。
6) 如何讓ACCA在求職過程中發揮作用?
- 簡歷:在撰寫簡歷的過程中,想辦法不止一次提到ACCA,在一張A4紙的上面、中間、下面,盡可能多的想辦法讓看簡歷的人,記住你在學ACCA。說專業的時候提,說學過的課程的時候提,說英語水平的時候提,實習中如果運用到了ACCA學到的知識再提。but并不是每一個HR都知道ACCA,所以要在第一次提及的時候,對ACCA做一個簡短明晰的解釋。
- 小組面試:在大四開學10月開始投簡歷之前,要學過P3戰略這門課程,對小組面試的幫助非常大。也要最好全部通過F3/F7/P2財務報表系列課程,至少考完F7并且清晰記得學過的知識。碰到專業會計知識問答時,確保能應對自如。
- 最關鍵還是通過ACCA學習帶來的區別于同齡人的專業能力,盡早申請到優質實習機會。學習ACCA的學生有機會在大二就對財會知識有所理解,這個速度是快于正規的會計系專業學生的,要把握好這個機會。
- 加強自己的英語優勢。在學習ACCA的同時,加強口語練習。英語面試、英語工作,說的重要性大于寫更大于讀。
這篇文章完成于北京-香港的往返飛機上,算上延誤,8個小時 1萬1千字。是我自己對ACCA的回顧、回憶、感恩,更是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小朋友的一段過來人的經歷。我寫的不只是ACCA,更多的是面對大學4年生活的態度。
如果這篇文章中的某句話能讓你印象深刻,能幫助你更有效的完成大學4年的學習,在畢業時找到令你滿意的工作,那簡直再好不過了。
不斷,努力。加油!共勉!
中國ACCA考試網(www.701222com.com)綜合整理提供干貨資訊,來源:網絡,若標明原創文章,經授權轉載,若需引用或轉載,請注明出處
,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